3)第479章 小王文的战斗力_皇兄何故造反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他心里当然明白,李实说的都没有错,他刚刚的怒火,其实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。

  闷闷的嗯了一声,朱祁镇叹气道。

  “朕亦知王振有大罪,大军出征,土木战败,皆因其故,然木已成舟,朕悔之莫及,恨不能早日认清其面目。”

  按理来说,这个时候,理当是逢迎一番太上皇,然后平复刚刚的冲突。

  但是偏偏,朱鉴正要开口,一旁梗着脖子的李实又道。

  “太上皇能有此念,足见已有悔过之心,昔曰陛下任用非人,酿成大祸,险令也先直逼京师,动荡神器。”

  “今陛下能知己过,当引咎自责,谦退避位,此臣斗胆忠言直谏,请太上皇嘉纳。”

  这人还真是……

  朱鉴心中一阵无语,抬头看了一眼太上皇,显然也被气得不轻。

  于是,朱大人赶忙拱手,道。

  “太上皇,如今天色已晚,我等还要回去准备后续的和谈事宜,需早些告退,请陛下允准。”

  说罢,眼瞧着太上皇黑着一张脸轻轻点了点头,朱鉴连忙带着人退出了帐子。

  只不过刚一离开,还没走远,便能听到军帐当中传出一阵阵暴跳如雷的声音……

  看到有书友提到大不敬,我查了一些资料。

  明代优容谏官,所以上书或者口头指责皇帝之过者,只能叫谏言,而不是大不敬。

  这种“谏言”的风险在于,皇帝凌驾于法律之上的,如果觉得受到了冒犯,可以廷杖或者贬谪。

  但无论廷杖贬谪,都属于皇帝的私人行为,并不属于有罪被罚。

  大明律当中,将大不敬列为遇赦不赦的十恶之一,有着明确的界定范围。

  《明律·卷一》记载:大不敬,谓盗大祀神御之物,乘舆服御物,盗及伪造御宝,合和御药误,不依本方及封题错误,若造御膳误犯食禁,御幸舟船误不坚固。

  除此之外,洪武二十六年,朱元璋曾下诏明令,马过帝陵者、及守陵官民入陵者、百步外下马,违者以大不敬论。

  所以明代的大不敬,主要指两个方面,一是行为上的僭越御物,二是虽非故意,但确实危害到了皇帝本人的生命安全的行为。

  至于谏官骂皇帝,说的再狠,理论上也并不能以大不敬论罪。

  当然,这得是碰上讲理的皇帝。

  某太上皇算不上讲理,但是,身在迤北的他,毕竟身边也没有好用的锦衣卫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10tran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