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军鏖战上蔡军,东西偏师续告捷_我是赵括,人在长平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多为乙种军和丙种屯田兵,战力微弱,即便加入正面战场也不过是炮灰之属而已。

  而赵括之所以并没有这么做,更深层次的原因是:赵括如今想的已经不是一场战争的输赢,而是统一战争的整体进程。

  从全局来看,在楚国精锐尽出得情况下,夺取吴越之地,是最佳的时机。

  而一旦楚国大军回转,势必重新躲入吴越山林之中,到那时,赵国必将陷入长久的围困之战,不仅将大大拖延统一的进程,更会大大损耗国力。

  所以,将八万大军洒在东山郡,进攻楚国虽然有一时之不利,却是尽快结束纷繁战争的最好选择。当然,这一决策也是在赵括对正面战场有着绝对的信心下才做出的。

  东面田单所部按部就班继续向东南推进,那边河西之战也接近了尾声。

  河东所部六万大军将秦军部署在河西军的军队牢牢锁在大河防线,而从河内赶赴河西战场的赵启所部归义胡骑,便如入无人之境,大摇大摆地穿插到大河防线的背后,随即从正面的河东王樯所部大军一道夹击秦军的大河防线。

  虽然秦军极力抵抗,然而一则兵力不足,更受到两面夹击,再苦苦坚持了十数日后,终为赵军所破,一万五千余秦军仅有不过两千人马脱逃而出。

  大河防线被破,然而为秦国经营经年的河西却为就此降服,几乎每至一城皆有所战,赵军想要全境占领河西,只能一座一座城池地进攻。

  好在秦王已经将河西的战力几乎全部调到了联军之中,唯一成建制的大河守军在防线沦陷之后也奉命逃往函谷关,河西城池中的抵抗虽每城皆有,但更多的是当地的秦军官员自发组织的,其组成也大多为吏员和百姓,其战力可想而知。

  在连克两城过后,王樯与赵启略略一商量,果断进行分兵,王樯所部河东大军裂为六组,每组以万余人马为限,并各取一道,攻城而去,而赵启所部两万骑军,则暂缓进攻义渠,作为预备队随时驰援前方攻城之人马。

  如此一来,攻城的速度一下子就起来了。

  又过十数日,河西大地再无玄色秦旗,尽是火红赵旗飘扬四方!

  随即,赵启所部两万归义胡骑再次出河西而往义渠而去,而王樯所部分作两部,其中留下一万人马分驻各城,以配合邯郸派来的官吏收束河西之地,余者约四万人马(与秦之战损兵过万)南下河西,直抵秦国函谷。

  如今的函谷关,因为秦王抽调大军而去的缘故,虽然大半月来,关内不断征兵补充,可秦国的战争潜力已经在多年的鏖战之中消耗得七七八八,即便秦国将征兵的年纪下放到了一十四岁也未能补充到多少兵员。即便加上自大河防线撤退的两千秦军,驻守函谷的兵力也不过两万多人。

  在这不到两万人的大军中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10tran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