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33章原来现在工厂很缺人_四合院:逼我放飞自我是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首先,农村人根本不愿意进城找工作。农村才刚刚分到土地,老婆孩子热炕头,好日子才刚刚开始,怎么愿意进城呢?

  当然,后来都知道进城当工人的好处了。但消息都是有滞后性的。等大批农民知道以后,早已经城乡两元化了,彻底的关上了这扇大门,想要进城打工都做不到了;

  其次,京城的特殊性。

  在建国之前,北平其实已经沦落到国内城市排名的10名开外,连长安、济市、武市这样的城市都不如,更不用说上青天了。

  确实如此,当时的一线城市,并不是北上广深,而是上青天。其中浦海市就是独一档的存在,遥遥领先的那种。

  但等到建国以后,京城重新成为了首都,立刻就有了首都经济圈的效应,这应该都知道。

  在短短10年之内,京城的总人口就膨胀了差不多300万,几乎翻了一倍之多。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机关干部、部队大院和国企总部,都是一群高消费群体,围绕着服务业,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。

  所以根本不稀罕进入国营大厂。

  最后当然就是利益考虑。在这个年代,国营大厂的收入其实并不算很高。

  就像之前介绍的那样,京城的服务业十分发达,所以收入特别高。据58年统计,职工的月平均收入达到了52.6元。

  想象一下,那个33元万岁?还有,就算石海这样的煤黑子,只要稍微努力一些,月收入也能达到4、50元吧?

  再加上,之前的国营大厂是配给制加工资制的混合制度(配给制会在后面详细介绍),每个月的津贴和工资就更少。不是“八级工制度”,也就是全面的工资制,才刚刚开始颁布实行吗?

  所以说,石海刚穿越的时候,四合院不是喜气洋洋吗?就是因为实行了工资制,一大爷、贾东旭、傻柱他们的工资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。

  但现在还没有人知道啊?更不要说,知道后来国营大厂的优厚福利待遇?老百姓又不是神仙,他们又不会掐指一算。

  并且工厂的工人都是很辛苦的。这应该都知道。尤其是轧钢厂这种还比较危险。后来不是没人愿意进厂拧螺丝吗?宁愿送外卖?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既辛苦,又收入低,外面的工作又好又轻松,谁又愿意进厂呢?根本就没有吸引力。

  所以在这个年代,轧钢厂、肉联厂、纺织厂这样的工厂,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单位。

  就像当时东北钢城的那座钢铁厂,由于几乎招不到人,只能陷入半停产状态。刚从农村“哄骗”来的一批青工,他们就在车间外面的草地里抓野兔。

  你敢信?

  缺人缺到这种程度,就是这样的状况。

  所以在这个时期,政府工作的重点就是工厂招工。

  一方面,进行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军。裁军总人数高达300万以上;

  另一方面,各级部门进行总动员,到处去拉人头。

  这样疯狂的拉人头,达到什么样的夸张程度,知道吗?

  应该都看过这段历史——八大胡同的特殊妇女改造?

  但想过没有,这些特殊妇女在结束了学习班后,全部送入纺织厂等工厂?那是为什么呢?除了让她们自食其力以外,就是因为工厂缺人已经缺疯了啊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10tran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